Rechercher dans ce blog

Sunday, February 27, 2022

社評:盡快做好協調準備迎內地支援隊來港- 20220228 - 社評 - 明報新聞網

確診人數已經連續好幾天在5位數逐步攀升,急症室每一吋能放人的地方都已經塞滿,仍然不敷應用,醫院牀位已經爆滿。政府的抗疫策略,無可選擇要再「退一步」,讓病徵輕微的提前出院,騰出病牀給更有需要的病人。雖然Omicron從發病到病徵消退時間確實縮短了,但住院六七天或許已經是退無可退。

分層分流實際是眼不見為淨

感染人數再多不能再眼不見

無可避免的改變還有,將大量病徵輕微的患者移送到社會隔離治療設施,給予最基本的醫護照顧,或者到隔離中心及酒店接受醫學觀察,絕大部分的確診者只能留在家裏,一切靠自己。這種被稱為「分層分流」的做法,只能在「眼不見為淨」的情况下降低醫療系統和醫護人員的壓力,當確診人數繼續以幾何級數上升,或許會有更多的人在居家隔離中病逝,政府再閉上眼睛也不可能「眼不見」。

醫院能臨時興建,在Omicron一般來說引致症狀不強烈的情况下,多建俗稱方艙醫院的社區隔離治療設施是對的,現在中央政府協助,正在爭分奪秒額外建4座方艙醫院,其中青衣方艙有望今天啟用,連同其他新建的隔離設施,希望能夠填補不足。

在實施全民強檢之前,方艙醫院確實可以起到分流的作用,但關鍵是增加專科門診的數量,而不是讓市民「檢測、申報、隔離、服藥、監察進度」全部都自我完成並等待「自我轉陰」。

現在過千名原來在護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的員友從醫院出院後,不能返回院舍,需要被送到臨時中心,這些中心需要護理員,而且院舍原來就長期招聘不足,加上疫情800名員工染疫,人手短缺問題更形嚴重。社會福利署緊急向中央政府提出要求,從內地招聘1000名臨時護理員,相信第一批不日將會到港,以解燃眉之急。

增加硬件設施是否能夠招架於一時不容樂觀,更大的考驗是實施全民強檢後,驗出的確診個案將會是數以萬計,如果治療與隔離設施仍然跟不上,還是要求確診患者繼續「居安抗疫」,不但不能切斷傳播鏈,全民強檢也會形同白做,政府應該提前做好預算,統籌好各種設施的最佳使用辦法。

國家衛健委官員透露,9000名支援香港全民檢測的採樣員已經整裝待發,隨時在一聲令下跨過深圳河來港援疫。採樣員的任務單一,比較容易協調,只要設計好指定地點和工作流程分工,應該能夠順利發揮作用。還有一大批的臨時化驗員來港協助盡快發出報告,這麼龐大的隊伍來港工作近一個月,在香港的衣食住行,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內地派醫療人員來支援

必與原來系統利益衝突

相對於安排衣食住行的後勤準備,更複雜或者更難的是協調香港原來系統與內地支援隊伍的銜接問題。內地派來的專家隊伍,連日來在香港考察各種有關防疫抗疫的機構和設施,實地考察以及與有關人員交流,目的是判斷各種防疫抗疫措施的效率,這些專家每天將考察結果,呈交內地有關部門,與內地專家交流商議,然後對香港有關機構給出意見,以及交流改善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昨天跟來港支援抗疫工作的廣東省衛健委副主任張玉潤及多名專家會面,就是要落實內地專家提出的改善建議。

現在香港醫管局醫護人員奇缺,加上有2776人染疫,每天以萬計增加的確診人數,實在是雪上加霜,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空前,能照顧好患者,市民確實需要「感恩前線」。現時有很多呼聲要求內地派醫護人員來港支援,雖然在法律的障礙已經由實施《緊急法》臨時豁免一些原來的資格審查要求而得以掃除,但一旦有內地醫護人員來港提供醫療診治服務,跟本地系統的實際操作問題或者是「利益衝突」也會馬上浮現,這才是特區政府要提前協調好的問題,否則,不但會事倍功半,更有可能出現互相抵制而令患者利益受到無辜的損害,這就不是雪上加霜的問題,而是禍不單行的問題。

第五波疫情無情襲來,現在看到的新聞,跟兩年前看到武漢疫情所出現的各種情况無異,眼下市民需要的不是唏噓和感嘆,而是政府拿出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包括如何做好全民強檢將會出現的各種可能情况,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要做好各種預案,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沒有不能跨過的坎,武漢在全國支援下能挺過來,香港沒有理由挺不過來。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Adblock test (Why?)


社評:盡快做好協調準備迎內地支援隊來港- 20220228 - 社評 - 明報新聞網
Read Mor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霍華德:我會回家然後準備下一戰 - Yahoo奇摩新聞

[unable to retrieve full-text content] 霍華德:我會回家然後準備下一戰    Yahoo奇摩新聞 霍華德:我會回家然後準備下一戰 - Yahoo奇摩新聞 Read More